关灯
护眼
    封如故三天共睡了两个半时辰,心里又惦记着韩兢去休息前的那点异状,不很踏实,连着做了好几个不重样的噩梦。

    在最后一个梦境中,他梦见他家小红尘来找他,自己明明就站在他跟前,叫啊,喊啊,喊得嗓子哑了,身上燥了,他还是茫然地站着,四下转着寻找他的影踪。

    后来,小红尘找不着他,便走远了。

    封如故想追,穷尽了全身气力去追。然而小红尘的身影越来越远,而他始终停在原地。

    很快,天地间都空了,只孤零零地站着一个自己。

    醒来后,扑面而来的是暗蓝色的天幕。

    野旷天低,如有实质,压得封如故胸口发闷。

    封如故坐起身来,一字不发,先将搁于身侧的“昨日”、“今朝”抓在手中,握紧片刻,视力与听力才缓慢恢复过来。

    ……太累了。

    他将自己的灵力以穷兵黩武的方式运使出去,这等透支,歇上三天三夜都未必能弥补回来。

    被连续追杀七日的结果,便是封如故刚提了剑,肌骨的酸痛感还未苏醒,便有一股疲累从心底暗潮似的涌上来,倦得他只想一头栽倒,万事不顾了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顶着那股把他往泥里、往地上摁的疲累,用一双剑将自己撑了起来。

    封如故想去看一下韩兢如何了。

    他们有约,在某地休整,至多呆上一个时辰,绝不多留。

    因此,当封如故发现韩兢消失不见,已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他提着剑,随手抓了个弟子来:“见到韩师哥了吗?”

    那弟子已战得木然了,见人来拦,本能地去扶了剑柄,看清是封如故,才放了剑,讷讷道:“没有啊。”

    封如故又问了几人,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。

    有人说,看见韩兢往南去了,以为他是去巡查,便未曾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召集弟子,清点人数后,封如故确认,连带先前掉队的三人和韩兢,队伍中总共少了十几号人。

    有人提出:“他们是不是回去找人了?”

    闻言,底下登时乱了套。

    “这等时候了,还来添乱子?”

    “话不是这样说的。值此危境,我们更不能扔下道友。我们与那些自私自利、唯我独尊的魔道不同,这是情理,更是情义!”

    “可我们不能轻易分散!韩道君对我们强调多次,我们伤患太多,绝不能散。散了形,也就散了神,到头来,反倒方便那些个魔头对我等各个击破……”

    “韩师哥是不是找他们去了?”

    “我最后见着了韩道君一眼,他往南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们是从北方逃来的……”

    封如故站在争执的众人身前,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他们的对话。

    没人知道他的心事。

    韩兢管着他们所有人的牵丝线,因为他行事最是稳妥。

    而现在,封如故发现,他在离开前,把所有的线都挣断了,就连和自己的牵绊亦是如此,好像是做足了一去不回的打算。

    封如故知道韩兢的为人。

    他发现弟子走失了十几人,定不会置之不顾。

    他前去援救时,考虑到自己会失陷的可能,因此掐断所有联系,免得牵累众人,也是合情合理。

    但封如故将韩兢离开前留给自己的两三句话反复回味,罕见地困惑了。

    他隐约觉得,韩兢离开,并不是为着那十几名仗着自己被几个道门耆老夸过几嘴、便自负嘉才的莽撞家伙。

    为何自己会产生这等预感,封如故也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他只是觉得,他的韩师哥,有可能再不会回来了。

    底下的人乱了一阵,总算有人发现,韩兢斩断了所有人的牵丝线。

    得知这点后,他们的议论声低了,心中生出了两三点怅然,就连方才一口一个“情义”的人,也尽皆默然。

    英雄情怀,在被追杀得焦头烂额的人眼中,已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们无比清楚地意识到,在“遗世”这等虎狼之地,走失一个人,便难再寻回。

    在一片混合着不安和压抑的静默中,封如故开口了。

    “走啦。愣着干什么?等着被人追上来包圆儿啊?”

    有弟子不愿放弃:“真的不等他们了?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韩师哥,必会将人带回。在那之前……”

    封如故指尖一扬,缔起数条牵丝线,各自没入在场弟子体内,声音琅琅:“封二薄命,与诸君同。”

    除了文忱私下拉帮结伙、带走的那十几人,剩下的弟子对封如故都很是信服,闻言也鼓起了几分勇气,彼此招呼着,背运伤员,徒留封如故一人站在原地,身陷喧闹之中,却感觉自己像是孤身一人。

    好在,他很快迎来了一个好消息。

    昏迷多日的荆三钗醒了。

    他醒来后问的第一件事就是:“大家呢?逃出来没有?”

    封如故失去了能说真话、倒苦水的兄长,如今对着比他年纪还小一些的荆三钗,他的笑容灿烂无匹,举着水囊道:“都在呢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三字,荆三钗才恢复了一点精气神,抿了一口水,又呛出一半,沿着嘴角溢出的都是血水。

    封如故迅速拿手背给他擦了,又将血渍在身侧泥土上悄悄抹去,不教荆三钗察觉到自身糟糕的状况。

    活到现在,他们都只靠一口气撑着,封如故不想让荆三钗连这口气也泄了。

    荆三钗喉咙腥甜,逼着自己喝下几口水,才嘶哑着嗓子问:“韩师哥呢?”

    封如故答得利落:“去探路了。”

    荆三钗“唔”了一声,想要坐起身来,然而徒劳半晌,也分毫难动,硬生生把自己逼了个面目扭曲。

    封如故失笑,按住他的肩膀,道:“一副再好的弓弦,绷到尽头的结果是什么,你该清楚的。好好休息你的,别管其他。”

    荆三钗望着封如故苍白得不见一点血色的脸,足以猜想到他几日来是如何熬尽心血,筹谋求生的。

    他轻声问:“那你知道绷到尽头的后果吗?”

    “我吗?”封如故笑说,“抱歉,我封如故从不知道什么是尽头。”

    荆三钗咬牙切齿地微笑了。

    到了这步田地,封如故怎么还是这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德行?

    封如故还想同荆三钗说两句话,便有弟子把他叫走了。

    荆三钗从后望着封如故背影,恍然觉得他像是一座美人灯,身如薄纸,其内灯影飘忽,却还是竭尽全力,撑出一个漂亮架子,不愿倒下。

    他不能倒下,因为他身后没有一人可依靠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荆三钗心中生痛,无力地仰卧在地,用肩膀蹭去眼角渗出的热泪。

    封如故带着队伍走了。

    韩兢也果然像是叶上之霜,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踪迹。

    那十几人自从离队,更是杳无音讯。

    封如故率队,遭了不下十数次剿杀恶战,大的小的,林林总总,甚至有些不是丁酉麾下血徒所为。

    正道既与魔道做出势不两立之态,魔道也同样可以和正道不共戴天。

    在此时此地,早已没有什么道理公义可讲了。

    韩兢无端失踪,封如故不得不将全盘压力背在自己一人肩上。

    为了践行那同命之诺,他再也没睡过一次觉。

    因为封如故的疯名早在丁酉那里挂上了号,一旦遭遇围杀,精锐之徒便尽冲封如故一人而来。

    每每拼杀而出,封如故横剑掠身过处,草木俱腥,步步流丹。

    偶有歇息之时,他也是加紧布置结界,查看弟子伤情,偶尔甚至还会同他们说上一两句俏皮话。

    有弟子着实心疼他:“封道君,你睡吧,我们来守着。”

    封如故笑着,眼波一泛:“怎么,心疼我啦?”

    在场多半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,怎好承认自己心疼一个比自己大不了一两岁的同辈同性之人,何况那人又生得画一样,是哪怕精勾细描也难以绘出的写意人,不由得红了脸,支支吾吾的,再说不出什么漂亮话来。

    封如故得了戏耍人的乐趣,便仗剑大笑而去。

    谁都看得出来,封如故这副模样太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他连“疲累”这种情绪都不再表露出来,像是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,拿自己的命烧出无尽光亮,好在无尽暗路中为他们映出一条明途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攒着一口气,挣着命活下去,且盼外面的人速速打开一条大门,杀将进来,救他们出这沉沦苦海。